慢性压力(chronic stress)是指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担忧等持续的心理或生理应激状态中,不能得到充分缓解或恢复的情况。它不同于短暂的急性压力(acute stress,反应快但能恢复),而是持续、低度、反复的负担。
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不可避免遭受各种压力,比如工作/学业负担、人际关系冲突、照顾家庭的责任、经济压力、慢性疾病带来的负担等。如果问题长期存在时,身体就会“长期处于战斗/逃跑状态”,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等多系统失衡。
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经常忍气吞声的人早晚会憋出癌来,比如乳腺癌”。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但依然显示了一种现象,即长期心理压力大(压抑情绪)的人更可能罹患癌症。
慢性压力确实可能通过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或让病情更严重。但这只是风险增加,压力与癌症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联,也不是单向关联,而是增加癌症、心血管病、代谢病、心理疾病等多种疾病风险。
展开剩余92%目前确认与慢性压力有密切关联的癌症类型主要有两种: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2019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会增加11%的乳腺癌风险。【1】
2023年一项对于中国46万名以上参与者的研究发现:【2】
与没有任何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参与者相比,经历过1次和2次或更多事件的参与者癌症风险分别增加了80%和205%; 对于工作、家庭和个人相关事件类别,癌症的风险分别增加了48%、106%、65%; 在具体的压力性生活事件中,收入损失/负债生活、家庭内部重大冲突、其他近亲死亡/重大疾病、重大伤害/交通事故与癌症风险分别增加了164%、73%、136%、111%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压力通过改变肠道菌群进而促进乳腺癌或结直肠癌。本期食与心就结合这些研究介绍压力的促癌机制,希望能为大家预防癌症提供参考。
——压力通过减少有益菌和短链脂肪酸促进乳腺癌
2023年《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一项研究直接显示了肠道细菌在压力促进乳腺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3】
这项研究通过对小鼠皮下接种乳腺癌细胞诱发乳腺癌。
研究者首先检测了压力对于乳腺癌的影响,在接种癌细胞前对一半小鼠施加2周慢性压力(慢性束缚应激或者慢性不可预测应激),来模拟有抑郁症的乳腺癌患者情况。
结果发现:与非压力小鼠相比,压力小鼠肿瘤进展加速。压力小鼠血液、脾脏和肿瘤组织中的 T 细胞(特别是 CD8 T 细胞)显著减少,且CD8 T 细胞分泌的干扰素(IFN-γ)也显著减少。
这些结果提示:慢性压力可通过降低肿瘤中CD8 T 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促进乳腺癌。那么这种影响与肠道菌群有关吗?
研究者先使用混合抗生素清除肠道菌群,再进行慢性压力和癌细胞接种处理。结果发现,慢性压力能加速乳腺癌的进展,但如果提前用抗生素耗竭肠道菌群,慢性压力的促癌作用就不复存在。
研究者还进行了同居实验,将慢性压力小鼠与未受压力的小鼠同笼饲养,这样压力小鼠就能通过菌群水平转移重建肠道菌群(啮齿类动物有食粪习惯)。结果发现,当慢性压力小鼠与非压力小鼠同笼饲养时,慢性压力引起的乳腺癌进展加速被消除,且其体内肿瘤中CD8 T细胞的数量和分泌IFN-γ功能都显著增强。
这些结果提示:肠道菌群在慢性压力的促癌作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那么是哪些或哪种微生物改变了乳腺癌进程呢?
研究者对于同居小鼠菌群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追踪和分析,结果发现:与非压力组小鼠相比,压力组小鼠肠道布劳氏菌(Blautia)丰度显著降低,在抑郁个体中也发现其肠道布劳氏菌丰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给压力组小鼠每天补充布劳氏菌能抑制压力诱发的乳腺癌进展,且能增加肿瘤组织中CD8 T细胞的数量,增强其分泌IFN-γ的能力。
布劳氏菌属于 厚壁菌门 (Firmicutes)、梭菌纲 (Clostridia)、Lachnospiraceae 科,是一类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在健康人肠道中丰度较高,属于“核心肠道菌群”,也是肠道中最主要的乙酸盐生产者之一。
代谢组分析确认,压力组小鼠血清和肿瘤中的乙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人类抑郁患者中也发现了这种情况。乙酸盐含量与肠道布劳氏菌丰度呈强正相关。慢性压力可能通过减少布劳氏菌丰度,引起乙酸盐含量降低,进而导致乳腺癌加速。
为了验证乙酸盐与慢性应激下乳腺癌进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进行了补充乙酸钠实验。结果发现,与氯化钠治疗相比,乙酸钠治疗显著抑制了压力小鼠的肿瘤进展,而不影响非压力小鼠的肿瘤进展。
进一步的抗体中和实验和细胞共培养实验发现,乙酸钠可以防止癌细胞诱导的CD8 T细胞受损,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乙酸钠处理可以通过恢复乙酰辅酶A库来提高CD8 T细胞的活性,并随后增加IFN-γ的产生。
小结:这项研究提示,遭受慢性压力可导致肠道布劳氏菌减少,乙酸盐含量降低,进而引起CD8 T 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最终加速了乳腺癌转移。而补充布劳氏菌或乙酸盐则能增强CD8 T 细胞的抗肿瘤免疫。
有朋友看到这里可能就想起,喝果醋是不是也有效果呢?
果醋中通常含有3-6%的醋酸/乙酸,同时还含有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少量 氨基酸、多酚。可能含有益生菌(若是未经过滤的自然发酵醋,如带有“母液”)。
每天适量无添加果醋(每天 10–30ml,稀释 5–10 倍饮用)对大多数健康人是安全的,可能带来轻度的 控糖、抑食欲、降脂 作用。但最好是稀释后吸管饮用,并漱口,易避免牙齿腐蚀和胃酸刺激。
相较而言,果醋类似于“外援”,提供短期代谢调节(降糖、轻度减肥),但有牙齿和胃酸风险;肠道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乙酸像“自家军队”,通过肠道菌群长期产生,能 保护肠道屏障、抗炎、改善代谢,效果更全面、持久,而且更安全。
2025年的3月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心理压力会显著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丰度,促进肿瘤生长和乳腺癌细胞的干样特性。不过这样研究中的关键减少菌是尤其是嗜粘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减少的短链脂肪酸是丁酸盐。【4】
在乳腺癌研究中,科学家发现部分肿瘤细胞具备类似“干细胞”的特征,被称为 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 或 干样特性(stem-like properties)。这些特性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耐药中非常关键。
而补充活的嗜粘蛋白阿克曼菌、丁酸盐或者食用产生丁酸盐的高纤维饮食显著逆转了小鼠乳腺癌模型(自发性乳腺肿瘤模型或原位肿瘤模型)中压力的致癌特性。
嗜粘蛋白阿克曼菌虽然自身不产丁酸,但能创造一个促进产丁酸细菌生存的肠道环境。而丁酸盐能激活ZFP36的表达以促进LRP5 mRNA衰变,进而导致LRP5下调并抑制WNT/β-连环蛋白活性,从而减弱癌症干性抑制肿瘤生长。
这里有必要了解下阿克曼菌,其代表物种为嗜粘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这是一种属于属于 疣微菌门 的革兰氏阴性厌氧菌,通常占总菌群的1-%%,主要栖息在肠道黏液层,能分解宿主分泌的黏蛋白。
阿克曼菌在维持肠道屏障、调节免疫和代谢健康中起核心作用,高丰度与 瘦身、代谢健康和免疫治疗疗效提高 相关,因而也被很多人称为“新一代益生菌明星”。
需要注意的是:阿克曼菌作用具有 双刃剑效应,过高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帕金森症和多发性硬化)及肠道屏障破坏(如炎症性肠病)有关。
——压力通过减少特定乳杆菌促进结直肠癌
2024年《cancer research》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慢性压力在不同结直肠癌(CRC)小鼠(DSS/AOM诱导、转基因、异种肿瘤移植)模型中都加剧了疾病发展。【5】
慢性压力会导致结直肠癌模型小鼠菌群紊乱,用抗生素耗竭肠道菌群可消除慢性压力的促癌效果,而通过粪便菌群移植获得压力菌群的小鼠则表现出肿瘤加速。
慢性压力诱导CRC小鼠通过激活β-连环蛋白途径上调干性相关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肿瘤发展和转移。
压力可降低约氏乳杆菌丰度,补充约氏乳杆菌可消除慢性压力诱导的β-连环蛋白上调,并阻止肿瘤发展。约氏乳杆菌可能是通过其代谢产物原儿茶酸(PCA)来抑制β-连环蛋白上调和抗癌。
这项研究与食与心研究室的发现一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降低。
在细胞实验中,瑞士乳杆菌NS8发酵产物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而对于结直肠癌模型小鼠,补充NS8则能增强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提高存活率。
2025年5月《gut microbes》的研究发现,遭受慢性压力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症发展更快。研究者接着通过小鼠研究再现了慢性压力对于结直肠癌的促进作用。【6】
如果在小鼠遭受慢性压力后使用抗生素清除肠道菌群,则能消除慢性压力的促肿瘤效果。提示肠道菌群在压力介导的肿瘤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肠道菌群的分析显示,慢性压力会改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降低肠道和肿瘤组织中的嗜粘蛋白阿克曼菌丰度。而这种微生物的丰度与肿瘤体积和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补充嗜粘蛋白阿克曼菌或其分泌的囊泡都能抑制压力引起的肿瘤恶性进展。嗜粘蛋白阿克曼菌可能是通过其囊泡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食与心温馨总结:人们日常观察到的压力大的人更易患癌并非猜测,而是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的现象。长期遭受压力的人癌症(特别是乳腺癌和结直肠癌)风险显著升高,癌症进展更快,死亡率更高。
最新研究发现,压力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促进癌症进展。目前确认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微生物(因压力减少)有三种,分别是布劳氏菌、阿克曼菌和乳酸杆菌。
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发现,补充这三种微生物都能移植肿瘤进展,减轻甚至抵消压力的促癌效果。
目前很多人过度鼓吹阿克曼菌,殊不知这种菌过多与帕金森症、多发性硬化和炎症性肠病有关联。相对而言,乳酸杆菌的效果和安全性证据更多,相比之下乳酸杆菌在各种疾病的发生中扮演加害者的角色是凤毛麟角。
总体看来,Blautia(布劳氏菌)更像是“健康标志菌”,丰度低常提示代谢和免疫失衡,但在部分代谢/炎症状态下升高;Akkermansia(阿克曼菌)属典型的“黏液层调控菌”,一般丰度适中最好;过低与肥胖代谢病相关,过高则可能带来炎症;而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则是经典益生菌,丰度高几乎总是正向信号,低水平与多类疾病相关,且有成熟的临床补充手段。
除了直接补充益生菌,食用自制发酵酸奶、酸豆浆、酸谷浆、酸菜、辣白菜、吃纳豆等活性发酵食物都能获得大量对身体有益的乳酸杆菌。
同时不能不提及苹果醋以及各种果醋,它们与中国日本常说的“酵素”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虽然用水果发酵,但是是在乳杆菌和醋酸菌的作用下转化的产物,而非“酵素”那类随机发酵的产物。苹果醋以及果醋的发酵产物不会含有乙醇甲醇类物质,而“酵素”可能含有醇类,饮用后想预防癌症可能是过犹不及。
虽然文中的研究多是动物实验,根据食与心所在实验室长期研发乳酸杆菌的结果看,完全适用与人类,20多年来帮住过很多人解决各种压力问题。当遭受压力事件时,除了解决问题,多吃含有乳酸杆菌的活性发酵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都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抗癌微生物群体(布劳氏菌、阿克曼菌和乳酸杆菌),让它们产生更多短链脂肪酸等抗癌物质,增强抗肿瘤免疫,来守护我们的健康。
以菌制菌,对抗压力,远离心理疾病和癌症 一直是食与心所在的肠脑心理学实验室的奋斗目标。
参考材料
1.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49-019-05231-x
2.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675951/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1817-2
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159-1
5. https://doi.org/10.1158/0008-5472.CAN-22-3705
6.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9490976.2025.2555618#d1e846
发布于:日本常盈配资-股票杠杆下载-股票配资杠杆-上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