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东街道,"文明实践社区客厅"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重塑社区生态,成为居民们最爱去的公共空间。这里不只有书香,更有温度、有活力、有人气,各试点社区以文化为纽带,将文化社区打造成居民办事、学习、议事、相聚的融合空间,使之成为社区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室多用,小空间“活”出大精彩
推开文化书院的门,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与文化活力。
清怡社区将城市书房巧妙升级,划分出老少皆宜的多元角落;翰林社区一间大屋“变身”数个功能区:图书阅览、非遗手作、亲子共读、青年社交……层次分明、热闹非凡。
展开剩余83%桃李社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把图书室、非遗工作室、科技体验区融为一体;北海新城社区则把服务重点放在“一老一幼”,不仅设置儿童友好区,更引入孝善食堂和健康诊疗室。
不改建筑、不增负担,只是用心重组,就让老空间焕发新生命。
全龄友好,书写人人出彩的社区故事
孩子们有了“第二课堂”:清怡“小怡宝”观察团带小朋友参与社区服务,翰林每周举办读书会与亲子观影,北海新城每月不同主题活动,让亲子涂鸦、做手工、学科普成为常态……
年轻人找到归属地:清怡每月举办“约清怡 帮一把”茶话会,翰林青年夜校推出AI、瑜伽、羽毛球课程,吸引上百青年加入,让文化资源加速汇聚,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老人享受暖心照护:义诊、吕剧票社、养生讲座纷纷走进书院;北海新城孝善食堂实现“刷脸吃饭”,送餐上门,服务超千人次。
文化生根,让传统与文明融入日常
这里没有浮夸的形式,只有真正贴近生活的活动。
传统节日氛围浓:春节写联、端午包粽、中秋做饼……老一辈重温回忆,年轻人接续传统。
非遗课程热起来:面塑、剪纸在老手艺人的传授中焕发新生,居民边学边玩,让非遗传承不再“遥远”。
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桃李社区老书记简办丧事成为美谈,居民效仿,婚丧嫁娶不比排场比家风,邻里守望更加和睦。
服务贴心,居民办事不再“跑远路”
文化书院不仅传播文化,更成为便民服务的前站。
清怡公益市集每月开张:洗车垫、测血压、政策咨询、反诈宣传,民警现场讲解,实用又亲切。
翰林设置帮办代办窗口,社保、创业指导等十余项服务轻松办理,已为青年人才提供相关服务150余次。
北海新城整合警力、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志愿力量,开设108节公益课,孝善食堂采用“政府补+企业做+社区管”模式,让老人吃得上实惠餐、放心饭。
居民当家,社区治理齐参与
文化书院真正让居民从“看客”变成“主角”。
孩子也能建言献策:“小怡宝”们的建议被社区认真听取。大人更是中坚力量:翰林每月公益市集汇聚230多位志愿者;桃李社区党员带头清洁楼道、倡导文明养宠;北海新城送餐志愿队已完成上千次邻里互助。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在这里不只是口号,更是每一天的实践。
小书院大能量,巧劲撬动治理大格局
文化书院投入有限,却收获无限。
清怡书院营造精神家园;翰林汇聚人才与活力;桃李树立文明新风;北海新城守护“一老一幼”。
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了一个支点——居民在这里相交,矛盾在这里化解,服务在这里延伸,文化在这里传承。
小书院,大作为。市东街道用文化赋能社区治理,正书写着一篇充满温度和智慧的基层实践新篇章。
记者 王慧慧 通讯员 于海元 安晓东
发布于:山东省常盈配资-股票杠杆下载-股票配资杠杆-上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